最近我们尝试开始自己录一些播客解谜,优先发布在小宇宙、Spotify 等音频平台,其中至少时效性没有那么强的一些期数,我们也在博客里同步发一下,希望诸位有兴趣,节目链接在此:
本期按照之前我们自己画的饼,围绕游戏评论/评测(Game review)这件事情,收集了一些客观分析,重点探讨了我们的主观看法、切身体会。
📋 本期重点摘要及引用
- 00:02:29 开始本期两大部分中的第一部分:简要总结游戏评论的特征、回顾演变过程
- 00:02:53 对“评论”和“评测”两个词稍作主观辨析
- 00:04:04 我们找到了一篇 2009 年基于西方世界部分主流游戏媒体所做的游戏评论研究,看起来主要是梳理了大量英文游戏评论,归纳了这些评论主要覆盖的内容板块,名为《Characterizing and understanding game reviews》
- 00:07:54 这篇文献发现,游戏评论一般涵盖 9 个主题的内容:对游戏内容的描述、总结个⼈体验、对文章读者的建议、对游戏设计的建议、相关媒体背景、相关游戏背景、技术、揣测设计思路、⾏业
- 00:09:20 对上述 9 个主题,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逐个展开一下,并随机插入我们的观点,以下说得比较多的节点会单独标一下
- 00:09:40 展开聊对读者的建议
- 00:12:00 展开聊媒体背景
- 00:14:59 举例时提到《极乐迪斯科》(Disco Elysium),板斧老师当时创作了一篇现在回看有些浅薄的无剧透评论
- 00:15:27 提到了我们很喜欢、算是《极乐迪斯科》众多灵感来源之一的 HBO 剧集《真探》(True Detective)第一季和第二季
- 00:16:10 这里 Sato 老师提到了她非常热爱的游戏《赛博朋克 2077》(Cyberpunk 2077),以及希望板斧老师对比着聊聊感受的《绝命毒师》(Breaking Bad)、《风骚律师》(Better Call Saul)两个剧集
- 00:17:58 展开聊游戏背景
- 00:21:19 插入了一个有关游戏分类的话题,板斧老师顺势推荐了一篇相关文献《Why Video Game Genres Fail: A Classificatory Analysis》,今后有机会再详细分享
- 00:23:43 展开聊设计假设
- 00:25:43 文章作者认为游戏评论普遍缺少的主题——评价使用的框架,我们顺便展开聊了一下游戏评分
- 00:26:13 板斧老师提到一篇后面会分享的文章、但是后面忘记再提了,是来自 Aftermath 的《How Anime Critics At IGN Navigate The Complex, Score-Obsessed Discourse》,采访了三位为 IGN 撰稿的动画评论作者
- 00:29:07 我们找到一些文字记录,提到了几十年前游戏评论和今天的差异
- 00:29:19 一篇是来自 Fraser Porter 的《How the video game review has changed in the digital age.》
- 00:30:50 Rock Paper Shotgun、Aftermath 的文章,我们可太爱了
- 00:32:34 这篇文章最后,一句话带过了今天与过去相比的一点遗憾:内容被高度稀释、忘记了作为印刷媒体的根基
- 00:34:11 IGN 品牌的母公司 IGN Entertainment 去年五月收购了 Eurogamer、GamesIndustry、Rock Paper Shotgun、VG24/7 等媒体的母公司 Gamer Network
- 00:34:27 Eurogamer 近期发表了一篇介绍新编集团队、网站新功能的文章,评论区很有意思
- 00:36:44 另一篇是来自 Peer Schneider 的《Remembering The Legend of Zelda: Ocarina of Time 25 Years On》
- 00:40:20 开始本期两大部分中的第二部分:我们亲身体验的游戏评论
- 00:40:44 板斧老师先起头,聊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项目,第一个项目是《巫师之昆特牌:王权的陨落》(Thronebreaker: The Witcher Tales)的提前体验,感谢奶牛关为我们提供的合作机会
- 00:41:18 当时那篇《王权的陨落》的提前体验评论文章可以在这里读到
- 00:41:48 第二个项目是 PS5 的线下实机体验,感谢头条游戏编辑团队的牵线,让我们有机会作为媒体代表之一,在索尼中国的上海办公地第一次上手次世代主机
- 00:43:28 这里提到的《卧龙:苍天陨落》(Wo Long: Fallen Dynasty)是光荣特库摩发行、Team NINJA 制作的一款三国题材、类魂动作游戏
- 00:44:59 Sato 老师开始分享自己苦难的测试经历,这里她提到的《2077》提前体验内容,具体指的是资料片《往日之影》(Phantom Liberty)和《2077》本体的 2.0 更新
- 00:45:36 一开始我们想在 XSX 上测试(因为我们的《2077》主机版买在 Xbox 上),但由于某种神秘的 Xbox 验证问题、一直无法从服务器拉取到 2.0 更新,再 CDPR 的同事连续多日协助无果后,换到了 PS5 上测试(意外发现了 PS5 远比 XSX 惊艳的色彩效果)
- 00:47:18 这里 Sato 老师提到的“NDA”是“保密协议”的习惯性简称,全称是“Non-Disclosure Agreement”,厂商一般会与我们这类提前体验者做保密约束,指导我们做好参加行为本身、测试内容等的保密,约定我们撰写内容的发布节奏等
- 00:51:42 在 Sato 老师的《往日之影》及 2.0 评论中编制了一个结局流程图,点击这里直达流程图
- 00:54:09 这里会涉及一点点对《往日之影》故事结构层面的浅剧透,非常介意的听众可以往后跳
- 00:54:45 浅浅的剧透结束,继续说测试中遇到的恶性 Bug
- 00:55:57 我们在写作经验的积累之下,逐渐有一些不同于过去的、对待游戏评论的主观看法
- 00:56:07 Sato 老师针对《2077》本体所作的第一篇评论
- 00:58:53 以前写过一篇《黑帝斯》(Hades)的游戏评论,关于玩法描述的部分能怎么精炼、相对深入,折磨了自己很久
- 01:02:01 推荐的这篇文章作者是 Brendan Sinclair,多年担任 GamesIndustry 管理编辑(Managing editor),上面提到的 IGN Entertainment 收购 GamesIndustry 母公司 Gamer Network 后遭裁员,Sinclair 随后启动了名为 Unlosing Writer 的博客,只“可惜”写了 15 篇博文,就作为记者开始了新的全职工作;Sinclair 说自己曾经跟很多人说过,如果有一天被裁员,他会写一本有关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的书,这篇文章提到的这款游戏是 2010 年 3 月面世的《绝对英雄改造计划》(ZHP: Unlosing Ranger vs. Darkdeath Evilman)、来自日本一软件。
- 01:03:06 Sato 老师提到的“Diane”梗自剧集《双峰》(Twin Peaks)
- 01:05:14 这里提到的委内瑞拉的足球游戏是《街头足球》(Despelote),《卫报》的一篇游戏评论讨论了其中的足球粉丝文化
🎙️ 本期主播
Sato、板斧
🎵 本期选曲
Mozart: Piano Concerto No. 21, in C Major, K. 467, Vladimir Ashkenazy, 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 (1974)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