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meShell 是一款于 2017 年 11 月上线 Kickstarter 开展众筹的掌上游戏设备,正式的项目名称为“clockwork”。它由一支来自中国广东的团队打造并维护,上线仅 13 小时,众筹金额就达到了预设目标的 100%,最终一共筹得了近 30 万美元。

笔者有幸在去年底订到了一台 GameShell,这是众筹结束后生产的第二批货。2018 年岁末,开发团队向全体订户推送了生产、配送等环节照计划推进的好消息,我们也在一月中旬按时收到了这款期待已久的产品。

开箱与组装

在谈技术指标之前,首先得承认,GameShell 是一款为优秀设计所浸润的产品,单从包装盒中就可见一斑了(包括最外层的快递纸箱)。拆开包装并清点内容物后,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几板塑料零件、几袋散装的电子元件及线材、几块游戏机外壳、一大张贴纸……说好的游戏机呢?不用那么着急,其实 GameShell 首先是一款“拼装玩具”,在模型剪、雕刻刀、锉刀(后两者的需求不强烈)等工具的帮助下,不到一小时就能完成组装工作。

GameShell 的塑料板件与 GUNPLA 有些类似,只是接水口相对来说更大更硬,也没有做内藏设计;好在是水口的总数不多,而且大都在边缘而非侧面,因此不至于让图方便的“素组”玩家们太犯难,想要追求极致做工的话工程量也不会太大。

相比之下,电子元件组装就显得稀奇多了,毕竟大多数玩家主要接触的可能还是纯塑料模型。不过 GameShell 套件显然也无意让玩家们从电路板焊接之类的最初级工序开始上手,因为套件中的电子元件都有初步的封装处理,这也被顺其自然地打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特性——模块化硬件。

这台设备共有六个组成部分,分别是主板、显示屏、键盘组、电池、扬声器、发光按键组(Lightkey Module),每一部分都是相互独立模块,各有透明的塑料外壳包裹;各模块间通过特制的传输线相连后放入机身,再由左右两侧的旋钮(类似四驱车尾的车壳扣)将正反面外壳牢牢地锁在一起,最终就能得到一台外表看似 Game Boy、能力却不同凡响的掌上游戏机了。

对于 GameShell 整机的工业设计,笔者想不出什么额外的溢美之词,就是一个字:好。当上手这台精致的设备时,顺滑的表面材质、恰到好处的配重、反馈有力的按键乃至“性感”的透明背壳,每一处考究的细节都在向我们展示其设计基因,也正是这样的基因孕育了舒适的手感。

最后,在开机之前,让我们再审视一下几项的重要软硬件指标:

  • 主板:经定制的 clockworkPi V3.1(树莓派标准,采用Quad-core Cortex-A7 CPU, 搭载 WI-FI & Bluetooth 模块,1GB DDR3 内存,支持 Micro HDMI 输出)
  • 屏幕:2.7 英寸 IPS RGB@60fps,分辨率 320*240
  • 键盘:经定制的可编程键盘
  • 电源:1200mAh 锂电池
  • 系统:经定制的 clockworkpi OS,支持至 Linux Kernel 4.1x

可以看到,GameShell 官方配置的性能并不怎么高,但考虑到它主要定位于游玩复古、独立游戏,如此的软硬件指标还是恰到好处的,更不必说它们还拥有颇高的改造自由度;结合到开发团队的自述,以上特点恰好也就对应着 GameShell 自众筹开启就确立下来的三大关键词:开源(Open source)、复古游戏(Retro gaming)、教育向(STEM,代表“Science, Technology,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”)。

在小心确认过各接线处的安全后,我们终于能够摁开电源感受一下这款设备的“灵魂”了。
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

十几秒的简单引导过后,我们就能顺利进入系统了。GameShell 采用的 clockworkpi OS 是一款基于 Linux 内核定制的操作系统,听起来这似乎会为不熟悉 Linux 的入门级用户带来一些麻烦,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,因为 clockworkpi OS 的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简单明了(系统语言可改为简体中文),且针对按键操作进行了优化,更可贵的是,设备正式发售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,在开发团队与开源社区的共同努力下,这个系统的预装功能已经大为丰富,越来越多的优秀开源组件被定制成为了 clockworkpi OS 的内建系统组件。

因此,到了笔者上手时,GameShell 的操作系统已经显得对入门级用户非常友好了,全凭直觉与系统内的提示性文字就可以自如地操作。当然了,除了在努力降低入门级玩家的上手门槛,开发团队也没有忽视其重点目标群体——发烧级玩家的体验;事实上,作为一款以模块化设计、软硬件开源为特色的设备,要想在这么一个平台上限制极客们“折腾”的自由,反而是比较困难的。

基于出色的软硬件开放性,GameShell 提供了不大能在“掌机”这一范畴里见到的强劲输入、输出功能:

  • 得益于稳定的蓝牙连接,这台设备便具备了无线连接鼠标、全键盘、游戏手柄、音箱等多种外部设备的能力(不一定都有系统的原生支持),实在不行还可以退而求其次,尝试用主板上的 Micro-USB 口接线操作。
  • 它拥有性能不错的 Wi-Fi 模块,除为联网游玩提供了可能性,也令玩家可以摆脱连接线的束缚,转而采用 FTP、SSH 等更为优雅的解决方案完成文件的传输与管理。
  • 既然 GameShell 可以透过 SSH 方式来管理,那么在软件层面,能尝试的玩法自然就变得十分海量。毫不夸张的说,适用于树莓派与 Linux Kernel、符合硬件承受能力的,都在考虑范畴之内;像是装上 vim 后用它处理代码,就这么把这台设备变成生产力工具也是完全可行的。
  • GameShell 还搭载了一枚 Micro HDMI 接口,在相关系统组件的辅助下,玩家能非常便利地将掌机的画面输出至高清显示器,获得更开阔的视觉体验;这并非是简单地扩大输出分辨率,高分辨率状态下的用户界面也是被重新设计过的。

应该说,这台经过充分定制、扩展的树莓派掌上电脑,虽然看起来能量不大,实际上则像是一把深藏不露的“瑞士军刀”,具有相当多的惊喜与趣味。而你要知道,上面提及的还不包括对硬件的改造,但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,比起软件更考验玩家的奇思妙想与动手能力,本文将不做更多展开,但我强烈推荐你们去官方社区里看看发烧友们的一些杰作

为复古游戏而生

诚然,高扩展性与高自由度虽然证明了它设计理念、工程工艺上的高明之处,但如果玩游戏的体验无法打动玩家,想必也不能说是有多成功吧。

好在这也仅限于是事前的担心,GameShell 的实际表现非常棒。开发者采用了著名的模拟器合集 RetroArch,这款能力强悍的软件可以顶格发挥这台机器的硬件性能,让我们可以在 GameShell 上模拟游玩 GBA、FC、SFC、街机、PS ONE 等一众经典主机平台的游戏。经测试,可以在设备上正常运行的游戏 ROM 基本都有非常好的帧数表现,仅有一些对 3D 图形处理性能要求较高的游戏——如《铁拳 2(Tekken 2)》或《潜龙谍影(Metal Gear Solid)》——平均帧数会向下波动, 但也几乎不会低于 40fps。

除模拟器游戏外,我们还有机会在此领略一番独立游戏的风采。开发团队在系统中已经预装了几款有意思的开源独立游戏,如名为《Free Doom》的饭制复刻作品,以及独立游戏届的“祖师爷级”作品《洞窟物语(Cave Story)》,它们不但有很高的可玩性,还有抛砖引玉之用,能为有意针对 GameShell 开发游戏的玩家带去启发与鼓励。

有了优良的握持手感、经典的按键布局背书,使用 GameShell 体验复古游戏不仅舒适,还别有一番风味:一方面,可选模拟器种类众多,让玩家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自由体验不同时代游戏的风情;另一方面,由于系统有强大的开放性,玩家不光可以用 GameShell 游玩更多独立作品,还能自己尝试一下独立作品制作。

需要指出的一点是,“可以玩”确实不意味着”一键安装、即刻开玩“,想在这样一个系统下尝试没有预装的内容,自然还是要求一定 Linux 基础的,要不然就是自寻操作指南并执行的能力,总之需要多费些功夫在文件编译、功能部署等步骤上,具体的工作量因内容而异。比起普通的掌机,摆弄 GameShell 是要折腾更多,但这并不算是一种缺陷,因为它的乐趣本来就不止于模拟复古游戏。

一些遗憾

虽然笔者对这台 GameShell 已经足够满意,但客观看待其当前版本的表现,其实还有一些遗憾。

最为突出的可能就是续航的问题了,本机的电池电量仅有 1200mAh,经实测可以保证约 2 小时的持续游玩,这在消费电子产品高度发达的今天看来,实在不算太好的成绩,与大多数玩家的想象可能也有些偏差,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玩家社区里会有那么多人想对电池“开刀”。

另一个不太大的问题是背壳的选择。这一批 GameShell 内附了两款背壳,供玩家自行选择:其中一款新版背壳,专用于挂载发光按键组,上面还有兼容乐高积木的点阵;另一款是旧版背壳,不兼容发光按键组但表面平整。为了能有足够的肩键可用,安装发光按键组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,除非你只玩 FC 游戏,或是坚持只用 Shift+X/Y 替代 L/R 以游玩 GBA 游戏(但你肯定还是会遇到键位、手型冲突的情况)。但十分显然,机背中间如此凸起可能会破坏机身的美观度,更会降低其便携性。好在改用有乐高点阵的背壳、安装好发光按键组后,机身的握持感应该说是不降反增,也说明它至少没在手持的舒适程度上开倒车,但两种背壳确实各有优势。如果官方能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,推出一款包含肩键的新背壳(顺便也可以增加一些空间放更大的电池),可能我们就不必纠结了。

不过,无论是更强的电池组,还是改进设计的新背壳,或是其他能提升性能的新硬件模块,官方的新出品在未来还是可期的,毕竟 GameShell 是一台模块化的设备,针对个别组件的单独升级正应该是它的强项,这也确实是开发团队已经做到过的事情——就像新推出发光按键组一样。

小结

如果只是一台单纯的组装模拟游戏机,可能也不至于让笔者惦记如此之久、发售当天就赶着下单,更别说是让人愉快地接受它 $159 的高价;但 GameShell 真的做到了,第一次见时,它就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,而到手之后的体验更应说是上佳,能在这样一台小巧的设备上得到如此浓厚、复合的复古游戏体验,那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。如此效果的产生离不开它扎实的工业设计,与其高度自由的软硬件配置也息息相关。

就目前的状态而言,GameShell 称不上有如何的“高精尖”,但它所实现的”模块化+开源“设计确实并非噱头,而且足够有趣;更重要的是,它还非常年轻,有活跃的开发团队、玩家社区以及开源体系赋予它长久鲜活的生命力,让我们可以预见它美好的未来。

(文中部分图片来自 GameShell 官方网站,有剪裁)

MARKON GAMESHELL

总结
+优秀的设计基因 -电池续航时间偏低
+开源软硬件带来了很高的可玩性与拓展度 -背壳选择令人有些纠结
+成功而趣味的模块化设计

总体评价:好

不管是 Linux 菜鸟还是发烧友,GameShell 都能为其带去优良的体验。它是一台成功的复古游戏机,但它能做的远不止于此。